近日,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涛走进长江日报《街力赛——武汉街道书记访谈》直播间,讲述近万村民回流“旅游创业目的地”的故事。
点开视频
看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涛
讲述近万村民回流
“旅游创业目的地”的故事
↓↓↓
街道名片黄陂区姚家集街道
姚家集街道位于黄陂区北部,地处木兰生态旅游区腹地,作为武汉的“北大门”,东与红安县毗邻,北与大悟县交界。
姚家集街道辖区面积143平方公里,下辖1个社区、36个村、477个湾,5.75万人口,森林覆盖率近60%。
位于姚家集杜堂村的4A级景区木兰花乡。
沿着木兰大道、姚蔡公路、姚塔公路,杜堂村、双河村、崇杰村等55个美丽村湾串珠成链,织就田园美景。
美丽乡村建设激活“一池春水”。从“离家打工出发地”,变身“旅游创业目的地”,姚家集街道正在不断解锁乡村振兴“密码”。
6月22日,姚家集街道杜堂村村民葛台刚又在店里忙活起来,他一边联系供货商准备再进一批饮料,一边叮嘱店员把货架上的汉服拿出来清理收拾了一番,准备迎接周末到来的新一拨顾客。“今年新建的亲水乐园刚开园,双休带孩子来玩的游客更多了。天气热冷饮卖得好,租衣服拍照的也多。”葛台刚开在木兰花乡景区商业街上的“汉服体验馆”,除了租古装,还顺带卖些零食、饮料。暑假就要来了,他特地从江苏、浙江的专业古装基地进了一批新款汉服,提供给参加亲子游的客人。像葛台刚这样的回流村民在杜堂村共有125户,对杜堂村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,如今,崇杰、柏叶、北门、双河、刘湾等村也驶入乡村振兴的快车道。省党代会报告提出:以强县工程为抓手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,构建政府、社会、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。6月22日,在长江日报“街力赛”直播间,姚家集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涛向网友展开一幅由政府、社会、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画卷。
姚家集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涛(左)做客长江日报“街力赛”直播间。记者杨涛 摄
“以前在外打工,月薪五六千,还存不下什么钱。”木兰花乡景区建成后,葛台刚返乡在景区当电工,每月工资5000元。脑瓜灵活的他还投资了一个“汉服体验馆”。又和哥哥葛台猛一起,在周边承接钢构小工程,现在兄弟两人在家门口工作,年收入都超过15万元,还有时间陪伴老人和孩子。
这个月,除了忙着张罗自家的生意,葛台刚还带着一帮人为附近几个村湾新建生态化粪池。“生活污水处理不好,乡村环境就会打折扣。”葛台刚说,“这个池子,能把村子里的生活污水集中抽到种植了高固氮植物的湿地,最终排出来的水就像清水一样。”生态化粪池、高固氮植物,这些听起来“很专业”的名词,不时从葛台刚嘴里蹦出。在他眼里,过去的杜堂村不是这个样子,“以前的房子都是土墙,屋里又潮又湿,年轻人都外出打工,这些房子只是用来堆放农具杂物。”
张涛介绍,杜堂村有13个自然村湾、471户、1748人。因为距市区较远,土地贫瘠,村民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,房屋闲置率一度高达85%以上,是一个典型的“空心村”。2014年,杜堂村被列为黄陂区首批美丽乡村试点,政府先后投入1500万元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改造,建成出行道路、污水收集管网、公共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,村庄面貌焕然一新。杜堂村是姚家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。直播间里,张涛展示出5张照片:八里村的村湾干净整齐,池面波光粼粼,孩童嬉闹于篮球场之上;刘湾村的古朴荆楚民居旁,一树金黄的银杏在等待前来寻求一场静谧之旅的游客……
“2014年以来,姚家集共获批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47个,惠及4100余户村民,过半村湾已变身美丽乡村,项目总量居全区第一。”张涛介绍,“现在的姚家集街道可谓一村一景,杜堂村还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国家森林乡村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、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。”
家乡的巨变让大学毕业生葛意十分惊讶,他也因此走上了回乡创业之路。
他的创业项目是将村民的手工特产通过电商渠道发往全国各地。5年下来,葛意的店面由一间扩大到三间,年收入从20万元增长到70万元。
木兰花乡景区广场正在上演文艺节目。
葛意大学所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,2015年大学毕业后,在外地一家建筑公司工作。工作两年,葛意常有回乡的想法,“要是能在亲人身边工作就好了”。
2017年,木兰花乡景区建成开放。
那一年,回乡探亲的葛意眼前一亮:记忆中的破败村落已变身花海和民宿。
村庄、田园、文化、生态“四位一体”的木兰花乡。
在村子里,葛意了解到杜堂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,引回能人葛天才创办旅游发展公司,在全村“铺下花海”打造木兰花乡景区,村里上百户农户的闲置房屋改造为农家乐、民宿、商业街等项目。
了解到景区有个农村电商的项目准备实施,从中看到商机的葛意,辞去了城市工作回乡创业。
从土木工程转行到农村电商,跨度之大让刚起步的葛意遇到不少困难。村支部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。“村里、街里工作人员会帮我找供货、销售渠道,有扶持政策也会一起研究申请。在大家的帮助下,我的电商平台才平稳起步。”葛意说。
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来。
每周,葛意都要到附近村民家里购回土鸡蛋、豆丝、莜面、黄陂三鲜等村民自制的黄陂本地特产。
葛意的妻子和母亲也加入了他的创业团队。这些食品通过检验机构食品安全检测后,由母亲负责商品打包,妻子负责网店运营,这些土特产由小村落销往全国各地。
“销售土特产能为每户村民平均每年增加1万元左右收入,他们改善了生活,我自己也在家门口成家立业。”葛意说。
目前杜堂村有112名大学生就业创业,125户村民回流。
张涛介绍,近两年来,姚家集街道有近万村民回流,近500名大学生返乡就业、创业。除了村民和大学生回乡,街道还成功招引26家投资企业,业态涵盖电子商务、智慧物流、旅游休闲、生态农业、传媒娱乐、建筑劳务等领域。
木兰花乡景区开园5年,实现综合收入3.3亿元,累计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,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。
“游客多了,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蝶变。如今,杜堂村民坐在家里普遍就有土地流转、景区打工、闲置房屋增值、入股分红四种收入,户均最低年收入达到6万元。”
直播中,张涛用“第一个吃螃蟹”形容杜堂村,“它的发展比周边村湾要快上一步,周边村湾是很羡慕的,但马上这些村子就要赶上来了”。
张涛介绍,姚家集街道正打造木兰花乡都市田园综合体、杜堂康旅新亮点,实现“杜堂模式”从“盆景”到“花园”再到“森林”的跃升。
与杜堂村相邻的崇杰村,一个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文化振兴项目正在落地。
“借引”木兰花乡带来的人流量和美丽乡景资源,崇杰村将打造华中地区最具田园特色的文旅目的地。康旅项目总投资5亿元,总规划面积2100亩,将盘活空置闲房310余套,以乡村院落为载体,通过智慧健康系统与大数据平台实行康居管理。“有了杜堂村的经验,崇杰村也将继续以乡村振兴为引领,不断整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和特色,以打造田园综合体为契机,进一步优化农业合作机制,推动农业、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,壮大农村集体经济,借助农业观光旅游,发展民宿产业,带动村民致富。”崇杰村书记陈春华说。
“种好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有了杜堂村的经验,姚家集将按照‘一轴两翼、两大板块’的总体布局,以杜堂板块、双河板块为核心,以‘农旅融合+特色种植’为发展思路,打造‘花乡+古镇+田园+康旅’文旅圈,形成‘农业为基础、旅游业为引擎、服务业为支撑’的三产融合生动局面,实现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。”张涛在直播间信心满满。
1
点击卡片
关注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
2
方式一
在长江日报后台输入关键词
【街力赛】
即可获取点赞链接
方式二
在长江日报菜单栏
点击右下角
【街力赛】
即可获取点赞链接
长江日报出品 文字:记者李婷 秦璟 通讯员孟珍荣 孔德鼎 余登福 统筹:林敏 李芳 视频:记者李婷 秦璟 主播徐佳 摄像肖僖 审看寇鹏 运营:申燕伟 程艳 编辑:喻鑫 校对:王蓓推荐阅读
超3亿元!湖北又一消费券来了,今日开抢
最新发布!买新房,一定要先看这七条